牙膏新规推动市场规范化 行业进入新高度
2023-12-14 15:45:58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牙膏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口腔护理行业简报》显示,2023上半年口腔护理行业网络零售额达113.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国货牙膏持续亮眼, 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是云南白药牙膏(11.8%)、好来 (8.2%)、佳洁士 (6.9%)。
牙膏作为快消品,市场需求巨大,巨大的利润也刺激着行业于竞争中不断转型升级,偌大的市场红利诱惑下,行业乱象纷生,不少企业违法违规或“擦边”生产、销售及进行宣传。进入2023年,随着牙膏监管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至具体落实,产业发展将在洗牌中逐渐规范化。
行业监管严格
牙膏行业迎来史上“最严考官”
新中国成立后,牙膏一直属于国家轻工部门管理。2000年3月,原国家轻工业局撤销,牙膏行业管理由行业协会承担,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负责协调。此后,牙膏产业政策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后改为国家工信部审批,牙膏生产质量监督则由国家质检部门负责。
2020年6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明确由国家药监局负责全国牙膏监督管理工作。2023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牙膏的原料管理、产品备案、生产许可、安全评估、功效宣称等制度,切实加强牙膏监督管理,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11月2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牙膏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细化牙膏备案管理工作。从2023年12月1日起,牙膏应当在上市销售或进口前向药监部门备案,备案人需对牙膏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其生产经营者应依照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等,保证牙膏产品质量安全。也就是说,牙膏行业迎来“史上最严监管模式”。
牙膏“功效成分”全透明
多重高标准12月1日起执行
我国现行牙膏国家标准为GB/T 8372—2017《牙膏》,该标准于1957年制定,至2017年经过4次修订。随行业发展,功效型牙膏、牙膏用原料规范、牙膏功效评价等标准也应运而生,并在2009年分设了牙膏、中草药牙膏和牙刷3个分标委。
今年11月《规定》的发布,为牙膏行业“量身定制”了高标准的门槛,牙膏备案需要提交产品安全评估报告。添加氟化物的牙膏应标明氟添加量;宣称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功效的牙膏,应当明确功效原料的控制范围,并提交相应的检验报告,还需在标签中标注具体的功效成分。此外,牙膏仅宣称清洁功效的,可免于功效评价,此外如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功效的儿童牙膏均需进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项目方可备案,从法律层面对牙膏功效虚假宣传、舆论误导等行业乱象进行约束。
这对牙膏企业而言影响巨大,备案就意味着产品在上市之前需要增加备案流程,将会延长总体的上市周期。同时,对于功效宣称的要求也将增加企业的人力、物力等生产成本。
“软硬兼施”
新规给牙膏行业注入“强心针”
《规定》对已经上市销售的牙膏产品,采取了与新产品区别对待的监管措施,简化“老产品”的备案资料要求。
《规定》具体指出,简化备案的牙膏产品,标签标注的内容符合《条例》《办法》和《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等规定要求,仅标签标注的格式等需要进行规范调整,可以在简化备案时使用已上市的销售包装标签”,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可以让企业在更新包装标签之前将老包装消化完毕,减少社会资源浪费。
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行业分化预将加剧,对于合规经营、积极拥抱变化的企业有望夯实优势、成长壮大,而对于因循守旧、投机取巧的企业或将加速出局,行业马太效应有望显现。
在国家药监局的指导下,牙膏行业将进入全新的高度。新规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优质产品竞争,还重塑了功效宣称规则,为行业引入更科学的竞争模式,且通过强制措施,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牙膏产品和行业的整体水平,才能发挥“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
按照《牙膏监督管理办法》《牙膏备案资料管理规定》要求,国内多家企业已积极筹备,响应新规,例如,云南白药牙膏率先高效协同,细致推进牙膏备案工作,已于12月1日前完成全线产品备案。
牙膏行业应当严格遵守新规,坚决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必须对牙膏产品备案,备案牙膏必须通过检验,功效型牙膏必须通过临床试验功效评价等,切实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
一直以来,云南白药牙膏坚持贯彻国家政策,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职责。未来,云南白药牙膏将以守护生命与健康为使命。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
相信随着更多品牌的齐心恪守,牙膏产业势必迈向更健康的发展路径,广大消费者将得到更多优质产品与服务。
·END·
素材来源:云文